心启蒙教育推荐:成长是0-18岁的事还是一生的事
标签:园所活动
《儿童身心发展与九大心理需求》蒙特梭利幼儿园公益课程开始初日。对父母来说,这个课程的收获,是对孩子的成长有了充足的意识,以及前瞻性的脉络了解。许多耳目一新的观点,一起来了解。
当孩子发生问题时,父母应及时对自己做个评估:此刻你的情绪、时间、能量、对问题的把握,是否能让你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那么怎么做不让这件事情变得更糟?此刻,需要父母感受与连结:既知道自己怎么了,也知道孩子怎么了。
0-18岁期间,让孩子的身心相互匹配地成长。当一个人遇到一件事情,他年龄50岁,却表现出5岁状态的行为,这种年龄与心理的不匹配,叫退行。比如,当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气急败坏地说:“妈妈,我希望你死。”如果你的心理退行到一个小朋友的状态,你会很受伤,觉得孩子怎么这样。如果你拥有与你年龄相匹配的心理状态,就会想:这个孩子真是气疯了。
从走开始,孩子开始构建自我意识。当孩子在构建自我时,有时会通过咬人、打人等行为,来确立自己,在家长的价值观里,这些行为是不礼貌的,很多时候这些行为被强行制止,这就导致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延后。孩子出现这些“不礼貌”行为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通过你的行为或者亲自演示告诉孩子: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做。
孩子的情感表达,如同螺旋状上升地成长。让孩子有情感表达,不是通过语言对他说多少遍:妈妈爱你,而是你和另一半、家人是怎么用行动表达的,一旦孩子发现真是这样,那么这部分情感就能非常好地发展起来,这就叫情商。
儿童关注“我是谁”,更多是想知道我从哪里来。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他的偶像,他感兴趣的人,是孩子积累他人格特征的开始。如果孩子问家长:“我是怎么来的?”告诉孩子:他的生命是由父母两者的爱汇集而创造。孩子对来到世界的存在感就会确定下来,价值感非常高。
1、为什么我总是被孩子激怒,被孩子控制?
老师:……如果一个3、4岁孩子的拒绝都让你觉得痛苦,你真的应该好好成长。当有情绪时,先不断提醒自己,不要掉进去。再是通过呼吸安住下来。然后,借用自己的智慧,来判断自己能处理到什么程度。
2、越是危险的事情,孩子他越想尝试,讲道理没有用,怎么办?
老师:孩子需要不断的尝试来形成经验,所以道理通常听不进去。曾经在幼儿园,我让孩子们轮流把手放在门缝,门慢慢关上,孩子开始紧张,激发了保护自己的本能。当有了轻微的痛感后,我告诉孩子们,这是痛,会受伤害的。
养育孩子,我们要学会把嘴巴闭上,用行为来告诉孩子。对妈妈来说,经常的就是“话”,好好静心,否则你的孩子就会捂着耳朵不想听。
3、孩子3岁多,讲话声音特别大,而且不允许别人讲话,提醒一下她声音会变小,但下一句又变大声了。
老师:先看看孩子是不是在模仿,通常孩子会无意识吸收大人的方式。也有可能吸引关注,或释放情绪,或者到了语言的敏感期。
好几个状况需要你去判断,需要腾空你自己,看看她怎么了。
4、孩子分床睡的最佳年龄是什么?分床对孩子的好处?孩子抗拒怎么办?
老师:这个问题核心的部分和年龄无关。如果你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精神需求,就算物理上睡在一起,他的安全感也不一定很好。分开睡,取决于你能不能和孩子建立紧密的内在关系。如果紧密,出生就分开睡也没有太大问题。
在紧密的内在关系中,我更提倡分开睡,让孩子知道家庭里的主要关系是什么。长期同床,不仅是孩子依恋你,你也会依恋孩子。准确的说,很多时候是你离不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