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资讯|知乎:高玄晔谈如何鉴别蒙特梭利学校

168 2020-09-06
常见问题

[家长建议]如何鉴别一座学校是否为蒙特梭利学校?    ——高玄晔

问题开始真是妥妥儿的知乎风……

恩,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也就要从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蒙特梭利学校开始。

自然滴,社会上是存在着大量的所谓“运用蒙特梭利方法”的学校,然而论及运用的方式,实在是容易让人有鱼目混珠之嫌疑。光是这运用二字就有许多说头。有严谨的学校自建校建班起,便严格按照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创设的;也有随便从某宝上购置一套“蒙氏88件套”拆成两份就能开两个班收高托费的“蒙人班”;也有号称“结合皮亚杰、蒙特梭利原则所创造的XXXX教育学法”而实际上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类型。诚然不排除确有教育先锋与有识之士,是真的尝试要做一个类似“教育实验田”一般的实验班。然而单论蒙特梭利而言,如果一个蒙特梭利学校,运用了各式各样混杂了其他模式的教学方法,声称是对蒙特梭利教学之“补充”,那这绝对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蒙特梭利学校。

因为蒙特梭利教学自身,实际上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教学系统。一个接受过完整训练的蒙特梭利教师,是完全有能力将其他教学方法与模式,经过消化吸收后,以蒙特梭利的方式呈现在其班级之中。然而当在蒙特梭利学校呈现出来时,则往往与其原貌有较大之差距。因此大抵而言,蒙特梭利学校是不需要借助其他的教学方法之“品牌”来为其背书的,这当然也成为了蒙特梭利教师难以训练的难点之一。

既然是否运用蒙特梭利方法难以判别,那是否有较为直观的元素可用于判别呢?实际上是有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元素是可以作为一个硬性指标,来鉴别一所学校是否为蒙特梭利学校。只不过这些硬性指标,仍旧在不同程度上需要有一些业内信息,才可分辨。

一所蒙特梭利学校所应该具有的元素如下:

——混龄编班机制

——完备的教具

——独立的教室、一日作息的完整流程

——受过完整训练的教师

——重视家校间的配合与互动

——重视让儿童在实际体验中积累经验

——因之于儿童个别发展进度不同而随时调整的课程进度

篇幅所限,本文是没有办法覆盖完所有元素的,然则仅凭以上所提到的元素,也已经差不多能够鉴别出这一个学校是否为足够专业的蒙特梭利学校。

以下一一简述。

——混龄编班机制

恩,这也许是最为直接简洁的鉴别一所蒙特梭利学校的指标了,而且对于家长来说也是比较容易操作与鉴别的标准,所以列表里加粗加线表示。

蒙特梭利教学在孩子幼儿园的年纪是以三年一混的形式构成的,即3-6岁间孩子组成一个班,正好容括传统教学中的大、中、小班。这本来就是蒙特梭利教学法最大的特色,通过混龄的教学方法,让大孩子有更多练习照顾年幼者的机会,同时也会为年幼者形成榜样作用,间接的为他们在将来成为大孩子时提供模范。在这种多样化环境下,模拟现实社会中“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氛围。

有趣的是,在蒙特梭利教学法初入国内推广之时,许多家长们都普遍有一个担心:害怕大孩子欺负小孩子、小学不适应,于是乎敢第一个吃螃蟹者寥寥无几。笔者有幸见证了数个,可以说在本地是第一例的蒙特梭利学校的建构过程,无一例外的都出现过类似情况。一直到2007年后,国际蒙特梭利协会(AMI,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百年冥诞之际,在大杭州开了中国史上第一届国际蒙特梭利大会后,情况才开始略有好转。

因此,也出现了这么一种说法,一些号称蒙特梭利学校的机构,其不采纳混龄编班之理由,竟然是因为“与中国国情不服”,因为“开混龄班家长们怕孩子被欺负就不敢来”……敢情我们之前所见证过的学校都是开一间死一间就对了= =

中国特色蒙特梭利教学法什么的实在是够了。

没有混龄编班的绝对不是蒙特梭利学校!

没有混龄编班的绝对不是蒙特梭利学校!

没有混龄编班的绝对不是蒙特梭利学校!

最近好像流行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so。

——完备的教具

这个部分的鉴别就稍微难一些了,但实际上仍旧是有迹可循的。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多到可以活埋你的教具……换个说法好听点,精致天然量又多的教具。

但是对于家长或非本专业者,要认全这些教具基本是不可能。

因此,为便于诸位进行环境之筛选,笔者简单挑选了一些较具有代表性的教具,同时其互相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关联,以供诸位参考。

(图片来自我Album中的插图与照片,插图部分格式转不过来)

数棒

蒙氏教育方法

邮票游戏

蒙氏教育方法

长短串珠架

蒙氏教育方法

加法蛇/减法蛇/乘法串珠

蒙氏教育方法

蒙氏教育方法

蒙氏教育方法

百万箱

蒙氏教育方法

试管除法

8.jpg

较熟稔者可发现,基本都是数学领域之教具。盖因蒙特梭利在数学教育领域的课程线,是一个有着比较明显逻辑的路线,因此笔者才以数学部分的教具为例。

以上这些教具,可以大致上推测出,一个教室在教具的完备程度上是否足够充分,因为后面三项教具,实际上是很后段的课程了,其课程所涵概念大抵已相当于小学三年级左右的课程难度。

这六样东西里,传说中经典的88件套只有前三样,没有后三样,因此买88件套来滥竽充数的据此也可一窥究竟了。

而后三样说实话……价格可不低呐……然而能够操作到最后两样教具的孩子往往数量有限,试管除法这套教具更是被笔者称之为“3-6岁课程的关底BOSS”一般的存在。所以除非是真的严谨的考虑到了孩子发展潜力而购置了的学校,一般不太容易能见到这些教具。

不过我觉得这个部分提出来以后,以国人们强劲的山寨能力,很快的所有的蒙人班也就按照我所列的配置去补教具了。

恩……这样也不错,至少他们班上的孩子有教具用了~

只要他们的老师会用的话……

至于传说中的粉红塔、棕色梯、长棒?

感官教育领域的三大件已经是蒙人班标配了好伐?

——独立的教室、一日作息的完整流程

前面简单地介绍了几样教具,这里再说一个与教具联动的另一重要要素——教室。

恩,也许也会存在着这么一种学校:当你参观时,你要求看教具后,引领者可能会带你到一间“蒙氏室”,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蒙氏教具,但却一个孩子也没有,同时引领者开始向你介绍课程与教具。当你困惑的问她:“怎么一个孩子也没有?”,这人可能会这么回答你:“哦,蒙氏课还没开始呢!”

蒙氏课是一个在我国这片土地上神奇的“中国特色蒙特梭利教育”产物之一,通常这种学校你在利用“混龄”这一特质时就可以筛选掉了,但我也曾见过——那种尾大不掉,转型不成功的学校,按着混龄班的编制却走着分龄班的课表的学校。于是就有神奇的蒙氏课出现了。

难道说没有蒙氏课这一说法吗?如果要以我的说法,我会说从孩子踏入学校大门的第一刻、乃至走入教室的第一刻,这个孩子的课程就已经开始了——日常生活领域最为基础的概念之一,便是一日作息流程的设置与安排,通过这每天都会发生的一日作息,孩子才有机会在除了教具操作以外的时间里,发展其社交技巧(或被AMI教师称为优雅与礼仪的课程)。说的更直白一点,那就是教孩子如何好好地过日子啊!

因此,在表面上看,进班参观的家长会发现蒙特梭利教室里,并没有很明显的,传统意义上的“课”的概念。然而实际上,发生在教室里的一切,都被蒙特梭利教师看作是“儿童发展与学习的契机”。即便是稍微有明显的“课程”概念的教具操作,使用的前后也仍旧包含着一些社会礼仪的引导:物归原主&学会等待等。

总而言之,此处可归总出的一个辨识点,那就是:木有所谓去上蒙氏课的说法存在。

——受过完整训练的老师

实话说,即便是受过训练的AMI教师,有时在面对这些海量教具时,仍旧会有遗忘如何操作的情况存在,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也会写厚到可以砸死人的Album(工作手册,或可称之为教具手册以示直观)的原因,因为这几大本我们自己写出来的Album就是我们蒙特梭利教师的百科全书、操作手册、SOP工作手册、圣经……它们帮助我们在日后查漏补缺,因此成为了蒙特梭利教师在此职业领域中最为珍贵的财产。

So,对于家长,其实是可以请求你班上的老师或班主任出示这么一本工作手册,借此看看这个老师是否真的经受过系统的训练。

至于证书。

笔者毫不讳言,笔者确实是有带偏见的。

只要不是领有AMI所授予的结业证书的教师(注意是领有,而不光只是接受过培训。),任何蒙特梭利证书在笔者看来都不具有含金量与说服力。

然则AMI教师的培训成本基本上使一个受训结业的AMI教师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因此,笔者退而求其次,以Album来作为一个分辨界限。

虽然你仍旧无法保证Album上所记录之内容是确实有效的教学课程(没有专业知识看不出来),还是仅仅是88件套教具商足量附送的“教具使用说明会”……

但至少,Album确实可以说是作为一个老师,其所努力过的受训证明。

(实际上能够完全按照NAMTA(北美蒙协)标准的学校,一方面不多,二方面学费非常不亲民……另外国人的口味也不见得喜欢NAMTA的路数,而我们也确实接触到几个虽然并不是AMI系的学校与教师,但教师对蒙特梭利理念仍有着较为坚持的要求,并尽力向AMI靠拢标准同时自我摸索的学校,应该说这篇文章的标准算是一个泛用版吧,用来筛选掉一些明显就是鱼目混珠的园所。)

果然我还是相信人性之善良的,不是么?=v=

——重视家校间的配合与互动

一个蒙特梭利学校还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在于:极其重视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因为蒙特梭利的理论里已经反复强调了环境中成人的重要性,其中又以第一发展阶段(0-6岁)时,成人的影响力最为明显。

而这个年龄阶段,除了老师外,他还会接触到其他的成人吗?

当然是经常来找爸爸的阿姨了!

咳……总之,由于蒙特梭利学校对于预备完整统一环境的重视,往往会针对家长(或者更明确的说是主要照顾者)开办各种大大小小的教学讲座,或者宣导蒙特梭利的育儿理念、或者讲解育儿知识经验。

归根结底是希望,家长能够与学校步调一致。

因为我们深刻的笃信着一句箴言:5天学校的教育+2天家里的放纵=没有任何成果(有时甚至为负面)

当然,你可能会要求明确“教育”是怎么样的教育?“放纵”是怎么样的放纵?

很高兴你这么问,记得去参加家长讲座哦!这就是为了让你们知道到底怎么做是正确的才开设的活动,不然我们累死累活作甚。

而这种活动整年不见得搞一次的,甚至连一点专业知识都无法向你宣导的教师,我想你应该心领神会了。

蒙特梭利教师的成人角色,可还有一条叫做Educator of Parents啊……

——重视让儿童在实际体验中获得经验

忽然想到,这个其实也有能够浅显观察的部分。

提供个比较简洁鲜明的对比吧。

遇到六一儿童节时

传统:

蒙氏教育方法

蒙氏:

蒙氏教育方法

图是借的,你们感受一下,不过我们学校每年六一基本也都是露营踏青。

总结一句话:除了吹拉弹唱以外,基本上倾向于让孩子在合适的范围内丰富各种各样的社会体验,and 基本上不会让家长只是闲着鼓掌。

当然这也并不表示吹拉弹唱我们不搞就是了……毕竟国人们还是挺好这一口的= =(曾经有家长为了我们吹拉弹唱次数太少跑来抗议……)

而且其实也有部分传统园在这部分上做的挺不错,这里还是要说一下的。

——因之于儿童个别发展进度不同而随时调整的课程进度

我想,这个其实是非专业者最为难以鉴别的一条元素吧。

但其实,也是有可以浅显的观察到的表征的,只不过也是一个非专业者仅能看到皮毛无法深入判断的内容。

那就是孩子们的:观察记录。(有些学校则不公布记录,以周报告、月报告的总结形式发给家长。)

这可以说是蒙特梭利教师一天当中除了与孩子一起工作以外,最大的工作量来源。这些记录上记载着我们与孩子工作时,或者观察到孩子自己工作时,情绪、教具概念熟悉度、独立性……等等各种信息。

基于这些观察记录,我们才可以前后一致的,对于这个孩子在某个领域课程进度来进行评判,当然这并不是为了打分,而是明确一个问题:我接下来要给他带什么教具呢?还是让他多重复几次之前所展现的焦距呢?

这个进度,实际上因之于孩子的能力强弱区别,则会有各种各样的异同。

所以,理论上讲,任意抽两个孩子的观察记录,他们的课程进度往往是不太一样的(除非能力真的十分相近)

当然,非专业者能看的,其实也仅此而已了。

不过说实话,对于尚不成熟的学校来说……这些记录就跟犯罪证据似得= =

拿5岁年龄段的教具教3岁孩子这种事情实在不要太多……

总结

以上这几点,基本涵盖了孩子(混龄)、课程(教具)、环境(一日作息)、教师、家校关系、反馈模式、活动倾向不同元素的鉴别了,如果以上这些都能做到综合考察,我想准确率还是很高的,应该是足够非专业人士鉴别一个蒙特梭利学校的真伪的。

说实话,基本上能够做到混龄班的学校,都可以算是具有蒙特梭利学校的基本雏形了,剩下的差别只在于其专业能力深度的区别。因为——混龄不是你想教,想教就能教~(摇起来,嘿!)

全班30个孩子=30套课程进度你以为是很简单的事情么?

而且还套套不同……

说真的,干个幼儿园老师,那么累干嘛呢?

如果你确实看到了一个学校能够做到以上这些内容,但你又确实感受到了这个学校的不成熟之处,还是请善意对待吧。

因为要做到以上这些事情,说实话要付出非常大的心力。如果不是怀抱着对于蒙特梭利教学与其思想推广的热忱,我想大抵是很难继续维持下去的吧。

当然,对于名称为“国际蒙特梭利学校”的,我还是要旗帜鲜明的反对的,除非哪天你把“蒙特梭利”四个字从你的学校名字里去掉。

就酱。

欢迎指教。

欢迎讨论。

蒙氏教育方法


相关资讯

18688258833

相关课程

18688258833